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 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拥有两大校区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等历史时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六十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并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为新中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南京中医药大学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大校区,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等9所直属学院。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和44个硕士点,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其中2个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近年来,学校品牌、特色专业不断涌现,综合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办学特色鲜明,成就突出。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是国家科技部新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学校现有1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重点研究机构、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6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实验室、2个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南京中医药大学招就办主任张同远谈2014年招生政策
招生政策基本稳定 计划招生2600余名 按照“等级级差”择优录取
首次开展自主招生 新增农村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50人 学校认可政策加分
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普高招生录取政策基本稳定。另今年按照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自主选拔录取的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南京中医药大学首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工作。2014年学校自主招生,依据A/B/C/D四类享受不同加分政策,最优政策可以直接满足考生第一志愿。同时根据教育部及省厅安排,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新增招生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50人。
今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招收本专科生2600余名,招生规模与往年持平。在录取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根据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办法,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按照“等级级差”的办法择优录取。
对江苏省在招生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各类优秀生、特长生及执行相关照顾政策给予加分的考生,学校予以认可。
学校“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 医学类专业文理兼招 新增3个专业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京中医药大学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护理学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拥有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南京中医药大学现有中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儿科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学、中医内科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4个江苏省优势学科,有针灸推拿学、中医养生学、中药资源化学、中医药管理学等4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中医眼科学、药学、康复治疗学、营养学、应用心理学、应用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6个校级重点学科。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南京中医药大学专业特色明显,同时专业多、批次全(自主选拔录取、定向农村提前录取、本一、本二、本三等批次),学生选择面广。特别是医学类专业,一般的院校医学类专业只招收理科生,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类专业则是文理兼招。这对有志于学习医学的文科生来说无疑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并且南京中医药大学本一批次还设有七年制本硕连读医学专业,更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捷径。
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际,今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新增眼视光学、软件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3个新专业。
志愿填报:考生要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
学生转专业需达到学校考核要求 专业有极差
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上讲,建议广大考生填报志愿时多考虑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因为兴趣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最大动力,而符合自己特长的专业,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汇总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志愿填报方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古代军事原则,也可用于选报志愿。知己,除考分外,还要包括性格、兴趣;知彼,除学校录取线外,还包括学校的专业情况、就业状况、拟报专业内容和对口职业。
学校对进档考生按照“等级级差”原则安排专业,出现一个A+加两分,若同时出现两个A+加五分。在校优秀本科生可以申请转专业。转专业时间大约在大一下学期期中时,学校制定了《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本科生转专业暂行办法》,学生第一学期必修考试课程加权平均学分绩点位列本专业年级前20%,具有申请转专业资格。
“五位一体”资助体系为贫困生开辟绿色通道
学校构建了“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困难补助”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设有30余种奖助学金,每年评选各类奖助学金8000余人次,发放奖助学金近2000万元,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0%覆盖。每年协助办理学生助学贷款近400万元,涉及学生700余人。学校采取了人性化的帮扶政策,不仅从经济上给予资助,更注重经济资助与精神引导相结合,在心理支持、职业能力提升、奉献精神培育等各方面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他助-自助-助人”的升华。
学生赴外学习交流有三种形式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赴国外学校去参观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种是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办学,一种是暑期赴海外文化交流活动,还有一种是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
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方面,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澳大利亚斯维本科技大学合作;生物制药(分子生物学-药物研制)专业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三个项目均采取“3+1”的合作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第四年在澳方大学学习。
暑期赴海外文化交流项目主要分为赴美交流、赴英交流以及赴新马韩交流等项目,学生可以参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听取讲座,参加大学实地培训等活动。
江苏高校学生境外学习政府奖学金项目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苏教国际)承办。该项目面向江苏省内高校在读本科生。学生将在暑期以团组形式前往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的专业课程学习,并在学习期间参观游览前往国主要历史文化景点。省内高校将根据学生在外所学课程,转认国内大学学分。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就业格局日益多元化 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具有较为雄厚的综合实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因此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多年来毕业生就业已形成就业率高、就业面广和就业质量好的特点。
学校秉承“仁德、仁术、仁人”的育人理念,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全面的素质拓展,培养了一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杰出校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即是典范。目前,毕业生就业格局日益多元化,就业的单位有政府机关、医院、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民营企业。长期以来我校与社会各界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日益拓展,不仅为政府卫生管理、医疗、健康管理、生物技术、制药、化工等行业所需要,其他如外贸、金融、保险、IT等行业也有大量需求。每年都有毕业生入选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到村任职、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应征入伍等就业项目。用人单位给予了我校毕业生“专业知识厚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度评价。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发展,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早在2000年1月,学校就诞生了江苏省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大学生创业公司——南京博德嘉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了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培育了众多的创业典型。如2008届毕业生孙龙自主创办了仙林地区第一家中医门诊“轩德堂中医门诊”,被南京市评为“成业栖霞”创业领航行动典型代表。